扫码关注我们
×
重症肌无力危象,是指重症肌无力患者由于病情加重或感冒引发肺感染等导致窒息的危急状况。
1、肌无力危象:因病情发展而致(如,急性爆发型)。其他原因,如突然停服“溴吡斯的明”或用量过少,呼吸道感染或发热、过度疲劳、精神刺激、外伤、分娩、手术、月经、气候寒冷、或使用重症肌无力慎用药物等,出现吞咽与咳痰无力,呼吸次数增多而浅促,严重时烦躁不安及大汗等,本症发生的危象绝大多数是此类。
2、胆碱能危象:见于长期服较大剂量的“溴吡斯的明”的患者,或一时所服过多,出现大汗,唾液及气管分泌物明显增多,肌肉跳动,恶心,腹痛腹泻,瞳孔缩小,吞咽及咳痰不能,呼吸困难等,此类种危象较为少见。
3、反拗性危象:所服“溴吡斯的斯明”剂量未变,但突然失效,而出现严重呼吸困难,常见于急性爆发型,或发生于胸腺切除术后数天。也可能为感染、电解质紊乱,或其他不明原因所致。此类危象较为少见。
重要提醒:无论是哪一种性质的危象,患者一旦出现呼吸困难,应当立即、迅速送往医院急救。
(一)肌无力危象的临床治疗
1、血浆置换
这种方法通常被认为是最为有效的肌无力危象的治疗方法。通常在治疗一周内即可见效,能够有效地缩短患者辅助呼吸的时间。但如果没有其它的治疗配合,则一段时间内则失去治疗效果。
◎但是,合并心衰、休克、妊娠、败血症及儿童患者不建议接受血浆置换。
2、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
这种方法有更广泛的适应性,特点是简便易行,在不具备血浆置换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
3、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静脉冲击
这种方法可能发生一过性加重的呼吸肌无力、延长辅助呼吸时间的风险较高。但是,这种方法有利于患者后期的病情恢复。使用这种方法治疗时,要谨慎预防患者副作用的发生。
4、抗胆碱酯酶药
在肌无力危象的起始阶段,使用辅助呼吸装置,能够维持患者换气功能后应当停止使用。因为,危象时患者对这类药物缺乏敏感度,停药以后,可以有效地帮助恢复药物敏感性。同时,这类药物停用后,能够最大限度避免患者因为呼吸道分泌物增多造成的药物副作用,患者撤除辅助呼吸装置时可以重新使用。
5、胸腺摘除术
在肌无力危象解除、症状稳定后再考虑进行。
(二)胆碱能危象的临床治疗
1、确诊为胆碱能危象后,应立即停用抗胆碱酯酶药,待药物排出后重新调整剂量或改用其他疗法。
2、可用阿托品2mg/h,静脉注射,直至出现轻度阿托品中毒表现为止。
3、如患者发生呼吸肌去极化麻痹时,应当立即气管插管和辅助呼吸。
4、如果患者发生昏迷,应大量输液使药物排泄。
5、在血压下降时可静脉缓慢注入阿托品0.6mg,控制血压下降。
6、当患者发生心跳骤停,应当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同时辅助血管活性药物。
◎对于发生了胆碱能危象的患者,特别要注意加强气道护理,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尤其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
(三)反拗性危象的临床治疗
1、呼吸肌麻痹应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使用辅助呼吸装置;
2、停用抗胆碱酯酶药;
3、可试用血浆置换或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疗法;
4、加强气道护理,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
5、患者自主呼吸功能及抗胆碱酯酶药敏感性恢复后可重新调整药量或改用其他疗法。
1、危象处理
危象处理过程中,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时,临床的护理应该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并且进行雾化吸入,及时帮助患者吸痰,保持呼吸道的通畅。谨慎预防、控制肺部的感染、肺不张等这类并发症。
2、治疗时间
对于大多数肌无力危象患者来说,一般需要几周的时间摆脱危象。而少数患者却可能在数月内都需要依赖辅助呼吸装置帮助呼吸。当患者出现了合并肺炎、肺不张、严重贫血、肝肾功能不全、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症状,通常预示着患者需要辅助呼吸的时间将发生延长。
◎对于危象患者,患者本人和家属都要做好坚持治疗的心理准备,并树立早日摆脱辅助呼吸的信心。而医护人员与家属,则应该不断对患者给予耐心的鼓励,尤其家属,要有对患者不言放弃、积极治疗的耐心与决心。